标本、原始标本、样品和原始样品的关系解析
在ISO 15189体系运作中,标本、原始标本、样品和原始样品这些术语常常引起混淆。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些概念及其关系,并提供具体的辨析和应用建议。
原始样品(Primary Sample)
定义:
原始样品,也称为标本(Specimen),是指从体液、组织或其他与人体有关的样品中取出的独立部分,用于检验、研究或分析一个或多个量或特征,以确定整体性状。根据国际医疗器械监管机构论坛(IMDRF)的定义,“specimen”指的是拟由医学实验室检验的生物来源样品。
关键点:
- 确认患者身份:确保采集到的原始样品能够明确追溯到被采集的患者。
- 记录前处理要求:包括禁食、用药情况(如最后服药时间、停药时间)、预定时间或时间间隔采集等信息。
- 容器及添加物说明:详细描述原始样品容器及必需的添加物,并说明样品采集顺序。
- 标记和记录:确保样品以可明确追溯的方式标记,并记录采集者的身份、日期和时间。
- 分离或分装要求:必要时对样品进行分离或分装操作,并记录相关条件。
- 储存和处置:确保采集后的样品在运送到实验室之前保持稳定,并安全处置采样物品。
非原始样品:
“非原始”样品是指经过分离或分装操作后的样品,例如分离后的血清、血浆、血细胞、尿液、胸腹水、组织、液基细胞等。这些样品不再是原始样品,而被称为“样品”。
样品(Sample)
定义:
样品是指取自原始样品的一部分或多部分。这些样品通常经过进一步处理或分装,因此不再被视为原始样品。
应用示例:
- 分离后的血清
- 血浆、血细胞
- 尿液、胸腹水
- 组织样本、液基细胞
- 分瓶后的全血、血清、血浆等
辨析与应用
标本与原始样品的关系:
在医学实验室领域中,“标本”实际上指代的是“原始样品”。因此,“原始标本”这一说法显得多余且不准确。国内的认可准则应用要求中有时使用“原始标本”一词,这可能只是为了强调“原始”字样,但并不严谨。
检验后样品的称呼:
根据认可准则,检验后的样品应称为“检验后样品”,而不是“检验后标本”。这是因为经过处理的样品已不再是原始样品,因此不能再称为“标本”。
采集手册的表述:
在编写采集手册时,应使用“样品采集手册”而非“标本采集手册”,以确保术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。
具体应用场景
病理实验室的应用:
所有接收的病理标本应给予病理编号,并对标本/容器和申请单增加病理号标识。这样可以确保在整个检查过程中,始终以病理号作为原始标本、病理检查申请单、取材样品(包埋盒)、蜡块、切片的唯一性标识。
检验后样品处理:
实验室应规定检验后临床样品的保存时限以及样品的储存条件。这些规定确保了样品在检验后的妥善处理,避免因不当处理导致的结果偏差。
总结
景鸿认证咨询机构认为,正确理解和使用标本、原始标本、样品和原始样品这些术语对于医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。通过明确这些术语的定义和应用,实验室可以更好地确保样品采集、处理和存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。具体来说,原始样品和标本是同一概念,而样品则是经过处理或分装后的部分。实验室应遵循相关标准和指南,确保术语使用的一致性和准确性。如果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,请随时联系景鸿认证咨询机构,我们致力于为您提供最专业的指导和支持。同时,如需获取更多相关标准文件,可以通过关注“15189华视界”公众号并留言告知接收邮箱,我们将尽快为您提供所需资料。
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帐号